义乌市司法局“三个再创新”持续深化涉外纠纷调解工作

发布日期: 2021-06-08 09:19    浏览次数: 来源: 义乌市司法局

义乌市司法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自贸区建设新要求、立足矛盾纠纷新特点、满足群众办事新期待,自成立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来,持续细化、深化、优化涉外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打造涉外纠纷调解的“义乌样板”。近日中宣部组织的涉外治理国家行动成果采访团调研采访了该市的涉外纠纷调解工作,受到中新社、工人日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

一、突出“广”字求创新,组织网络再细化。一是围绕市场提供集中服务。在外商采购和办事集中的国际商贸城和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设立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室,方便及时排查化解纠纷。二是入驻社区提供就近服务。在鸡鸣山、金城等外籍人员居住集中的社区设立调解室,将涉外纠纷调解工作纳入社区网格管理,方便就近寻求法律服务。三是进驻园区提供专业服务。在稠江街道云驿小镇俄罗斯风情园等企业园区设立涉外调解工作室,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法律服务。目前调委会已建立一支由16个国家、18名外籍调解员参与的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涉外调解队伍,成立八年来共调处涉外纠纷1062起,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

二、突出“联”字求创新,工作力量再强化。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完善涉外纠纷联合会商机制,与政法单位、外事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等实现常态化沟通合作。二是加强党群合作。与驻市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成立“党员特调突击队”,共同参与普法宣传、平安创建等志愿服务。充分利用义乌市场女性经营者、翻译志愿者人数较多且具有沟通和语言优势,联合团市委、妇联等部门成立“义乌商姐”调解室、“翻译志愿者服务队”等,进一步提升调解亲和力和成功率。三是加强行业共建。调动行业协会力量,在规模较大的行业协会设立调解室,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加强调解资源共享,吸纳行业骨干加入调委会,选派骨干调解员参与行业协会内部重大疑难纠纷化解,共同组织开展行业内法治培训等。目前已成立物流和模具城等两个行业性调解室,调处纠纷39起,涉案金额327.4万元。

三、突出“优”字求创新,法律服务再优化。一是拓展渠道线,涉外纠纷指尖调。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外商入境难、纠纷化解时间长等困境,探索开通微信调解室开展远程调解,目前已通过微信调解室调处纠纷26起。二是延伸服务线,涉外纠纷跨区调。针对一方当事人在异地,外商赴外维权难等问题,充分发挥义乌中外调解员团队语言和国籍优势,推行“一案一室一方案”工作机制,即一个案件开通一个微信调解室,结合个案特点“个性定制”调解方案,选取专业匹配、语言匹配、能力过硬的中外调解员开展调处,实现涉外纠纷异地调。目前已成功调解天津公司和在义印度客商、江苏公司和在义埃及客商等涉外纠纷5起,挽回损失500余万元。三是强化衔接线,涉外纠纷专业调。深化与宁波海事法院涉外海商事诉调对接机制,开辟线上诉调对接快通道,法院委托调解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可就近选择诉调对接平台一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调处,调解成功后一站式办理司法确认手续,实现涉外海商事纠纷调处“最少跑”。目前已受理法院委托调解案件6起,挽回经济损失50.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