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以“深化中非法治交流 赋能经贸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届中非法治交流合作对话会在金华隆重举行。来自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司法部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涉外法律实务工作者、中非企业代表等约200人齐聚一堂,围绕中非法治协同与经贸合作展开深度对话,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一、高位推动,共话法治合作新愿景
本次对话会由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司法厅、浙江师范大学主办,金华市司法局、商务局、贸促会及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承办,金华市律协、北京盈科律所协办。索马里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和丹·奥斯曼·阿布迪(Hodan Osman Abdi)、司法部有关厅局副局长李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会长沈四宝、金华市副市长徐建役、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吕迎春等出席并致辞。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劳泓,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浙师大法学院院长吴卡等出席会议。
和丹·奥斯曼·阿布迪(Hodan Osman Abdi)大使结合自身在华求学经历,高度评价中国在法治建设与现代化治理中的实践成果,强调法治是中非合作“行稳致远的支撑”,并介绍索马里正通过修订《外国投资法》、建立跨境商事纠纷调解中心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表达深化中非法治对话、共享经验的愿景。
李蕊副局长指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中非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法治合作是落实峰会成果、保障经贸合作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她肯定浙江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萌发地、金华作为浙江对非合作“桥头堡”的实践,期待以对话为契机推动中非法治交流走深走实。
沈四宝教授提出,中非商事纠纷的化解需构建“诉讼+仲裁+调解”多元衔接体系,建议加强跨区域协同,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经贸纠纷化解等领域深化合作,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力量。
吕迎春副书记表示,浙师大将以中非法律文化对话为纽带,搭建法律沟通桥梁,为夯实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法治基础贡献专业智慧和力量。
徐建役副市长介绍,金华作为对非经贸合作前沿,始终以法治为纽带、以经贸为载体,推动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将继续以更高站位深化中非法治协同、以更优生态赋能对非经贸发展、以更宽视野构建对非合作平台,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宽领域。
二、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凝聚合作共识
对话会发布多项中非法治合作成果: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发布《非洲法治发展年度观察报告(2025)》,系统梳理非洲法治动态;金华市司法局推出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国投资法律服务指南,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清晰导航”;金华市贸促会、市司法局联合发布涉外商事调解十大典型案例,展示“以和为贵 以调促赢”的金华范本;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出“和合共生·商通天下——国际商事调解金华倡议”,彰显“以外调外”实践的文化底蕴与制度温度。
主旨演讲环节,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非洲研究院院长)提出,法治合作是中非共筑高质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需从建立健全交流机制、提高企业法律服务水平、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洪永红(湘潭大学教授、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强调,非洲法与中国法律体系在“继受法”背景、本土化路径等方面高度可比,互学互鉴空间广阔,理解非洲法是中企安全出海的前提。
三、实务对话,探索合作新路径
对话交流阶段,与会嘉宾围绕“案例分享、合规经营、纠纷解决”展开交流。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中非联合仲裁上海中心合作发展部部长许索晟阐述了仲裁机制护航中非经贸的独特优势;北京盈科律所非洲区域秘书处负责人、赞比亚执行主任康亚坤以实际案例出发探讨当前中非法治合作的关键难点和未来方向;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青海围绕中非矿业合作数字化转型发表独到见解;华友钴业法务总监张江波分享在非投资风险防范经验;浙江润马光能集团副总裁李胜先提出“合法雇佣、关怀合情、管理合理”的外籍员工管理“三合”实践理念;非洲外商代表吉他(Mouhamadou Bassirou Pouye)点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与义乌涉外调解机制,直言“法治是我们在华投资的最大信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学生郑晔分享在南非“涉外法治人才非洲培训实践基地”实习的见闻和思考。
法治是中非合作的“压舱石”、经贸繁荣的“护航者”,本次中非法治交流合作对话会的圆满落幕,不仅为中非搭建了凝聚法治共识的“连心桥”,更铺就了赋能经贸共赢的“法治路”。以此次对话为新起点,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持续推进中非法治交流走深走实,为构建更加紧密的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更澎湃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