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索引号: 11330700002592265Y/2025-00723 发布机构: 市司法局 成文时间: 2025-08-12
文号: 主题分类: 登记号:
生成日期: 2025-08-12 15:26:31 内容概述: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155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15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5-08-12 15:26    浏览次数: 来源: 市司法局

吕跃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建议》收悉,711日,经市司法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司法局坚决贯彻上级关于安置帮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衔接无缝化、稳控精准化、帮扶社会化”这一工作主线,精心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全力推进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市在册安置帮教对象共7529人,重点帮教对象677人,今年新接收帮教对象892人,重新犯罪31人,帮教、安置率均为100%,今年以来共计走访帮教对象7346

一是部门协同联动,构造齐抓共管帮教体系。2024年,市局根据中政委安置帮教工作文件,拟制下发了《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预防犯罪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职能责任、规范帮教流程。2025年,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制定《刑满释放人员新途引航“小切口”工作指引》,并召开全市工作部署会,明确了信息全域归集、分类衔接机制、工作力量保障等12项工作措施。2024年,金华作为全省协理员改革试点单位,指导婺城、浦江、兰溪、东阳、武义5地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司法协理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司法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调处等岗位职责。今年市局结合“小切口”工作指引,要求安置帮教超50人司法所至少配备1名专职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目前全市67个在册帮教对象超50人的司法所中,已有40个司法所完成1名专职安置帮教工作人员配备,占比达59.70%。协助公安部门搭建特定对象帮教转化系统,将司法行政机关通报和自主摸排的未满5年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录入系统,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平台已在浦江和永康两地展开试点,通过数字赋能全量掌握帮教对象底数和日常情况。

二是强化监地衔接,打通数据共享壁垒。各县市区司法局畅通与监所的常态化沟通机制,评估靠前,确保严格落实重点人员“必接必送”,对人户分离的刑释人员,函请实际居住地双向列管,针对外地籍安置帮教对象,落实“先安置后函请再通报派出所”机制,确保人员全程无缝衔接。今年,为高破解全市看守所与安置帮教机构工作衔接不力、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市司法局积极对接公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看守所留所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工作的通知》《看守所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工作流程导图》,明确服刑人员信息核查、预释放信息对接、人员释放衔接等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壁垒,填补看守所刑满释放人员数据空白,实现看守所刑释人员相关信息实时传输共享。今年4月份该机制实施以来,全市已累计完成看守所服刑人员预释放信息对接101人次,无缝衔接出所人员101名。加强监地纠纷化解、信访工作联治联调联动,成立监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实践基地,建立信访协作4项机制,实现监(所)地走访对接覆盖率、驻监(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和驻监(所)企业调解工作室覆盖率、省内调查评估回函率、刑释人员衔接率、远程视频会见覆盖率等5100%,有力保障监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三是精准施策,提升安置帮教工作质效。市、县司法局积极开展进监帮教,依照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流程清单》,清单涵盖基本手机使用、社保缴纳、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等基本需求解决途径,为刑释人员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引性帮助。鼓励司法所长深入监所帮教,与即将释放人员见面交流,建立情感联结,增强服刑人员刑释后的归属感。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进监帮教14次。开展帮扶助归“四归一”行动机制,开展评估一次、推荐就业培训一次、落实暖心救助一次、回归引导一次,要求司法所长下沉一线,做到靠前协调,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真正落地见效。住建局持续构建完善“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等群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筹集保租房14.5万套(间),已竣工10.5万套(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困难帮教对象的住房需求。联动教育、民政、医保等部门,为困难帮教对象开通“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全市已帮助办理社保待遇9人,办理医保11人,给予低保、临时救助10人,给予住房救助2人。积极推进专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党团组织、社会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基地,联合财政、民政、税务等部门,帮助基地落实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已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签订安置帮教协议书50份,认证安置基地45家,帮助解决就业570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落实细化安置帮教措施,有序开展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一)探索市场化就业安置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完善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提高政策优惠力度和资金投入幅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签订定向合作协议,为安置基地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安置基地活性与薪资待遇,为安置帮教对象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二)优化常态化帮教工作。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动态管理要求全面落实“一人一档”,强化日常走访工作。严格落实跨区域流动安置帮教对象“双列管”制度,加强公安信息对接,对新流入辖区未主动来司法所报到的对象及时衔接并纳入帮教。加强常态化排查工作,将再犯罪风险较高的重点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属地党委政府,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落实有针对性的跟踪管控措施。针对排查出心理异常、行为异常的安置帮教对象,协助相关单位做好心理辅导、纠纷化解、慰问救助等工作。

(三)加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通过政府投入、鼓励扶持企业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基地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指导各县级安置帮教机构积极争取社会支持。通过政策扶持、政府认定、政企携手等多种渠道,把具有社会责任感、热心安置帮教工作、有安置能力、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企业认证为安置基地,承担本地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工作,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安置率。

联系人:郑晴   联系电话:15867903000